2014年的日历轻轻翻过,克明面业的挂面产销量达到创纪录的30多万吨!
知道这个消息,已过花甲之年的陈克明不免有些激动。
2015年新年的第一天,他很早就来到长沙基地的厂房,换上工作服,一个人悄悄地走进车间。此时工厂还没有开工,车间里十分安静,听得见外面早起鸟儿的叫声。
没有人知道,他在车间里面想了些什么。
只是30年前,当他拿起擀面棍时,他劳累一天搞个100公斤的产量,就已经让他很满足了。
一年的产量,从3吨多到30多万吨,曾经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,今天竟然来到了眼前。
对他来说,不仅是产销量的突破,随着他作为挂面标杆的出现,挂面生产崛起为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产业,开始改变着中国挂面的命运。
安全生产、技术创新、挂面文化的内涵式挖掘……陈克明孜孜以求的探索,颠覆传统挂面的生产方式,开启了中国挂面大变革的新时代。
1.销售突破30万吨,回荡着30年改革的主旋律
2014年,经济下行的压力,充满了天空。不仅国内感受深切,那些曾经饕餮资源的国家,如俄罗斯等更是陷入“危机”中。
如此大环境下,新常态成为最热门的词汇。
在挂面领域,行业内的环境,也是让人忧心,甚至望而生畏。
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,我国现有挂面制造企业4200余家,具有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约2800余家。
中国挂面行业的整体基调依然是产能扩张。据行业资料显示,挂面的销售量由2000年的100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约600万吨,增长了5倍。但产能扩大了十多倍,达到1500多万吨。
严重的产能过剩,让行业的竞争非常惨烈。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克明面业,很清楚地看到形势的严峻,提出严把关口,扎牢基础,改革谋红利,逆势抓增量的应对之策,迎战不平凡的2014年,真正实现“马到成功”。
2013年,克明面业的产销量已经比上一年增长20%,达到24万吨。2014年,公司设定的具体产销增长计划是全年再增长25%,达到30万吨。
逆风中飞扬,方显英雄本色。话好说,数字好定,但完成销量,赢得消费者,看的是硬功夫。
克明面业在这关头祭起的是改革的旗帜,让“改变”去克服现实中的一切困难。
董事长陈克明说,改革不只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事,民营企业同样必须改革。改掉阻碍发展的“因循守旧”,改变发展的各种禁锢,让各种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。
他深知公司在长大后,积聚起的弊病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的挑战。“不改变自己,那将被别人改变;改变自己,迎来的是光明前途;被别人改变,是消失在茫茫市场中。”
改革,陈克明在2014年抓了几件大事。
成立克明研究院。这里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食品挂面行业专家,引进了世界上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,投入达到4000多万元。一个全新的团队,负责从新产品规划研发到原料、产品的精心检验。
陈克明说,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,是把紧产品质量安全的“关口”,更是公司发展的基础。关口扎紧,基础打牢,不怕地动山摇。
自动包装机成功运行。这一项目,不仅大大降低食品的安全风险,也让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倍增。98台自动包装机,全年生产挂面760万件,产量近10万吨,在大城市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态势下,2014年,克明面业的挂面自动包装成本相比手工包装节约了500多万元。
实现信息化的高速发展。SAP项目一期启动,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高度集成,规范了库存管理与采购流程,加强了对生产成本与核算的管理,建立了规范的质量数据采集、追溯,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。营销管理平台系统完成全国营销体系全面推广,实现了营销公司的营销费用预算、申报、审批、核销,全部在系统内实现管控。
加大了对华东市场的拓展。上海、江浙一带,历来是挂面行业必争之地,影响力巨大。这一年,发展的经销商达到328户,完成销售51868吨,增长43.6%。
成立了营销决策委员会。让“天地”相连,消费者、经销商、管理层实现了良性互动,接市场地气,保证了挂面市场覆盖全国后营销决策的灵活、快速反应。
翻开克明面业的发展历史,能够观察到一条清晰的脉络,创业30年,陈克明一直在图变求强,变中取胜。
1984年到1988年,手工作坊期,以挂面品质示人;
1989年到1996年,建立烘烤房,不断改良生产设备;
1997年到2000年,陈克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开始工业化生产,逐渐打造自主品牌,产品走出益阳,行销湖南;
2001年到2011年,陈克明面条获中国驰名商标,公司走出湖南,拓展全国市场,挂面营销网络覆盖内地所有省份。
2012年到现在,公司在规范中,扬弃自己,实现上市,成为中国挂面行业的龙头老大。
克明面业的强势崛起,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规范,撬动了挂面行业的大变革,挂面市场的蛋糕做大了。
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《中国挂面行业分析报告》数据表明,在2003-2009年间,我国挂面产量保持15.8%的复合年化增长率,2013年产量为400-500万吨。
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,克明面业的发展变革,展示了中国挂面的发展方向。
2.改变,重构挂面安全体系
30年过去,当克明面业的挂面产销量达到30万吨,陈克明为挂面行业带来了什么?又改变了什么?
食品的首要问题是安全的问题,挂面作为食品的一种,安全这根弦,始终绷紧在陈克明的心头。
从作坊里走过来的陈克明,深深地知道,手工的东西,因为人的关系,很难控制质量。特别是在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后,需要严格的标准化生产。
《食品安全法》里有许多规定,但对具体的产品而言,显得抽象。
重构挂面安全标准,陈克明从一个个环节做起。
第一关:把牢“禁止”的关口。直到2011年,国家才正式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增白剂。而陈克明从做面起开始,就远离“过氧化苯甲酰”等增白剂,之前国家允许面粉中含有十万分之六的增白剂,而供应克明面业的面粉是不允许检出的。
第二关:内控标准超过一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,严控面粉入口关。面粉是挂面最主要的原料,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成分等,在食品中是人的肉眼所不能发现的。克明面业挂面的原料小麦粉定点、定厂、定品种、定标准生产后,统一配送至各个挂面生产基地的。选用的小麦品种是特定的绿色、优质小麦,这些面粉厂都按照克明面业内控标准生产,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。
每个批次的原料入库后,公司都要对其进行农药残留、重金属含量、增白剂、理化指标、面粉品质等方面的检测。
克明面业自建的检测中心,检测能力很强,含仪器分析、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三个系统,引进的检验仪器都是世界先进的品牌和型号:有美国Thermo fisher ICP-MS,一次分析中完成多种重金元素的痕量分析;有美国AB SCIEX液质联用仪,用来分析农药残留、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的含量;有美国安捷伦气质质联用仪,用来分析农药残留、有机溶剂残留和塑化剂等相关指标;有德国的布拉本德粉质拉伸仪,用来检测面粉品质等指标;有法国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,该仪器具有鉴定准确率高、鉴定菌库种类多(大于500种,包括细菌、酵母菌、致病菌等)、鉴定速度快(细菌2-6小时之内,真菌15小时)等特点。
就是包装纸这样一个看上去让人不经意的地方,陈克明却很在意,出资500万元联合大地印务有限公司,在全国最早研发出不含荧光粉的包装纸,不含荧光粉的包装纸的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,有效地解决了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。
第三关:克明面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生产指导规范,严格作业。
生产一包成品面条,要经过和料、辅料混合等十多个环节。对每一个环节来说,打90分也许认为不错了,如果每个环节都打90分,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?陈克明说,那等于10包面条,有7包面条不合格。因为每个环节的乘数效应决定了产品质量。
深刻的认识,让精细化的管理,化成严格的标准化生产。
走进克明面业的生产车间,每个环节的标准严控和执行力,已经找不到人为率性的痕迹。除了包装外,公司其他生产程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。
比如对面条中水分含量的控制。面条中水分含量的行业标准是14%。因为有了独特的搅拌自动化技术,克明面业产品的含水量都保持在12.5%以内,超过13%就会返工。这一着领先,使公司产品的保质期最少是一年,大大超过普通厂家的水平。
……
一个个关口把住,一个个环节抠细,作为挂面行业的龙头,彻底重塑了中国挂面的安全生产体系。
3.创新,创造挂面食文化
挂面的存在,有着两千年的历史,但在漫长的时期,一直是边缘化的。人们更多的想起它,是在过生日之时,祈福长寿而煮一碗挂面。其地位远不如常见的馒头、包子、花卷、烙饼、豆浆、油条等。
主要的原因,是挂面的品种长期处于单一的状态,面对东南西北男女老幼,缺乏个性化的产品,这对于追求舌尖上美味的中国人来说,是一种天生的遗憾。
以陈克明为代表的挂面产业在南县的强势崛起,改变产挂面文化的先天不足。目前,在湖南省南县这么一个不产小麦的地方,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制面企业,成为了中国的“挂面之都”。
业内专家说,以前,面条没有几个品种,现在,有成百上千种,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挂面文化是从南县走出来的,陈克明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陈克明以创造的精神,将传统单一的挂面引入健康、营养、科学、时尚的元素,开辟出一方千姿百态的消费市场。
目前,公司“陈克明”品牌已形成如意、高筋、强力、营养、礼品、儿童等6大系列,共300多个规格品种挂面产品。这些产品,是根据地域、习惯、年龄、风俗甚至不同的海拔而开发出来的,大大丰富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选择,自然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。
就是同一种挂面,陈克明在研发中,也会让消费者面对美味选择不同的“自己”。如开发的“华夏一面”,在沸水中煮3分钟,面条稍硬,有嚼劲;煮4分钟,面条Q滑,弹性好;煮5分钟,面条柔软,易消化。
一面之交,终生难忘,包涵着对消费者的细心、周到,对陈克明来说,是只怕想不到,想到了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做到。
如今,在都市在乡村,无论是白领还是一个家庭,当他们简单闲适一点,煮一碗面条,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常态。
从上不了场面,到进入百姓家的平常生活,陈克明以自己业内标杆形象,影响着挂面的发展,让挂面文化变得活色生香。
4.科技,推动挂面形成新的发展格局
2014年7月3日,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来到克明面业。30多个采访团成员亲口尝试了90秒就能够煮熟的面条,都很惊讶,连说好吃。
陈克明面条一直有“柔韧细腻口感好,易熟耐煮不糊汤”的特点。这种90秒钟能煮熟的面条,即使放10来分钟,口感仍十分劲道。尽管这种面条看起来与普通的面差别不大,只是稍微薄了一点。
别小看这个薄,这是达到面条快速煮熟的先决条件之一。
但是要做到这点很难。面条太薄,煮熟后容易糊、容易断,吃起来也没有劲道。薄、耐煮与劲道之间一直以来都是面条制作互为矛盾的地方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,陈克明团队花了5年时间,做了数不清的试验。
就是这一根细细的面条里面竟然包括了6个环节的专利,从和料开始,接着压延、熟化、烘烤直到做成成品,每个环节都包含了当今面条生产的最新技术。
在克明面业的周围,聚集着河南工业大学、武汉轻工大学、湖南农业大学、长沙理工大学等大学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,共同在挂面精深加工、面食品质改良、谷物淀粉改性及其应用、新产品开发、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研究。
这些研究项目花钱如流水,但陈克明在科研投入上从来出手大方,至今的投入超过1亿元。30年游走在挂面圈中,他知道,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食品,也许是最不简单的。
科技正是打开这扇不简单大门的唯一钥匙。2011年,克明面业参与的“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”,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使我国的小麦深加工技术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使小麦生产大国脱掉了“没有技术含量”的帽子。
目前,克明面业拥有面条工艺、机械、包装等各项专利近40项,其中3项为发明专利。
在科技投入方面,克明面业还加速先进生产设备的研发与引进。2014年,公司花巨资引进自动包装机,并分布在长沙、延津、遂平子公司。自动包装机的引进,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生产劳动强度,而且每吨还可节约纸张80元。这一年,公司对6个烘烤房进行了升级改造,投入达2000多万元。
探索,永远在路上。当陈克明举起科技的火炬,照亮的不仅是自己的前方,也为中国挂面行业,揭示了发展方向,改变着中国挂面小散乱、不安全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