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纪80年代初,一次偶然的事故,陈克明手指受伤。一个颇受当地欢迎的木匠,陷入无以为业的困境中。
1984年,他在南县试着拿起擀面棍,开办了一个小作坊,每天最多生产200余斤面条,推着板车在街巷里到处叫卖。
这一年,陈克明32岁。
2010年,他的面条卖了16万多吨,特别是在高端市场的占有份额,比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还多,成为中国挂面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大。
为商为人,为人为仁。
一串故事,记录他“面”朝天下的足迹。
益阳面粉厂改制,很多人趁机乱“砣”。
陈克明:还掉所欠货款,一分钱都不少。
上世纪90年代后期,陈克明曾在当时的益阳面粉厂进过一些面粉。后来,益阳面粉厂改制,大批工人下岗分流,工厂最后也倒闭了。这一期间,有人告诉陈克明,可以向正在改制的工厂提出,所进面粉有质量“问题”,加上运输途中的损耗,这样可以赖掉几万元。而事实上,个别与益阳面粉厂有业务往来的人,当时也曾是这么做的。他们认为,这个厂反正要垮掉了,再按实付货款,就是蠢。
1996至1997年间,进口麦加工的面粉的价格涨到历史高峰,达到每吨2600至2700元。之后,1997年国家控制物价上涨,面粉价格大幅回落。不幸的是,陈克明的面粉就是在价高时进的。付给益阳面粉厂的货款,按购买时的最高价,比付款时的市场价格足足高了每吨几百元。
益阳面粉厂改制清资核产时,发现所有企业中,只有陈克明这一家公司的货款,是按合同全部结清的。按行规,进货商一般都会根据面粉的损耗有所折扣,陈克明不仅没打折扣,反而按照合同的最高价付款。
后来,陈克明回忆:“那些都是救命钱,拿来支付工人的买断费。我也曾看到过一些工人下岗后生活的艰辛。如果赖掉那些钱的话,我的良心不安,会睡不着觉。”
而此时,陈克明的事业远没有做大,白白损失几千元钱,对他当时来说,是一笔大数目。
因为这件事,益阳面粉厂的很多职工记住了他。
益阳面粉厂的这些下岗工人,特别是一些技术员、业务员,有很多外出重新谋生,也把陈克明讲信誉的故事带到了各地。
全国一片“三角债”中
陈克明可以先提货后付款
1998年,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中,第一个就是“三角债”。当时,全国大面积的“三角债”,让企业透不过气来。
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,拿货先付款,成为一条铁律。
也就是那一年,岳阳城陵矶面粉厂有一批用“加拿大红麦”加工的面粉,质量相当不错。货好不愁卖不出去,该面粉厂为了避免受“三角债”的波及和影响,也是丑话说在前头,要拿货,必须先付现款。
陈克明四处考察各地的面粉,找到那里。爱面如痴的他,对该厂的这批面粉很感兴趣,可是一时又没那么多现金。
这时,该面粉厂的厂长听说是陈克明需要面粉,马上出来相见。一阵寒暄后,陈克明把自己想买面粉的意图和困难告诉了他,厂长毫不犹豫地说:“你破例,不需先付现钱,可以先拿货。”陈克明以为听错了,自己都很惊讶。
厂长说:“你的信誉我已经听说了,益阳面粉厂改制后,只有你不欠钱,这个事,我们这里都晓得。”
陈克明也不多话:“我拿货回去,4天之后马上把钱打给你。”
就这样,陈克明空手带着一车10吨高质量的面粉回来。4天后,陈克明如约把钱汇到城陵矶面粉厂的账户上。
从这以后,尽管别人都需要先付现金再拿货,可唯独陈克明每次在该面粉厂提货可以赊账,享受不一样的“贵宾”待遇。
城陵矶面粉厂现在已经不存在了,可陈克明至今记得,那个叫李云友的厂长的名字。
仁义商道
在心上,更在行上
在这个变化惊人的时代,失败者的悲剧,在来不及让人品味舔血者被撕裂的价值,便会让人忘记。
但在益阳市南县,竞争并不是非赢即输的“零和游戏”。陈克明并不是一家独赢独大,夏桂秋、何强这些同样堪称面业的佼佼者,与陈克明一起,引领着南县的面业走向四面八方。
陈克明说,如果说当年在小街小巷做面,相互之间还有些磕碰的话,现在大家面对的是全国的大市场,不应该是你死我活,而是共生多赢,共同把面业这块“蛋糕”做大。
几个月前,同样在南县生产面条的夏桂秋,贷款到期,资金周转不过来,还贷遇到困难。陈克明知道后,马上以个人名义,打电话担保借给夏桂秋6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。夏桂秋说:“克明是老大,我们又是同行,他出手帮助我,真的很感激。”
何强也是南县人,他的制面企业在开业之初,订购的切面刀没有到位。他向陈克明求援,陈克明二话没说,把自己工厂的切面刀借给他,让他尽快投入生产。
曾经有人嫉妒做大了的陈克明,散布谣言诬陷诽谤。陈克明说:“不管别人如何对我,我自己决不做害别人的事。我希望同行共同发展,一起把行业做大。”
目前,在湖南省南县这么一个不产小麦的地方,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制面企业。
同时,面业文化也从洞庭湖畔的这块土地上,飞扬起来。强力、高筋、如意、营养等系列面条横空出世;
五谷蔬香、面爱上将、香菇、荞麦、绿豆等品种,将有几千年历史的挂面,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中国面制品在当代的“发明”,有70%到80%都是出自南县。
今年,克明面业的销售额达到16万多吨,而他画出的蓝图,是未来五年,把销售额做到32个亿。
仁义商道,在心上,更在行上。
(本文转自2011年1月19日《湖南日报》)
(2011年1月19日《湖南日报》第16版\2010年12月14日《湖南日报》第4版)